鳜鱼饲料养殖技术大揭秘 高产高效秘诀在这里


嘿,哥们儿,聊点实在的。你养鳜鱼吧?这玩意儿养好了,那收益可是相当可观的。但是说实话,鳜鱼这东西,养起来不是那么容易,特别是饲料这块儿,很多人就是没抓住关键点,瞎喂,结果成本高,产量还上不去。今天我就跟你唠唠,怎么通过饲料把鳜鱼养好,实现高产高效,保证都是干货,你记好了。
首先,得明白鳜鱼它是个啥性格。鳜鱼,这名字听着就挺“高冷”,它是肉食性鱼类,而且特别挑食,基本上就是“鱼食主义”者。它小时候喜欢吃小虾米,长大了就专啃其他小鱼小蟹。所以你给的饲料,首先得符合它这口“食性”。别想着喂它什么它都吃,那不现实,也养不出好鳜鱼。
说到饲料,现在市面上种类不少,但不是啥都适合。你得挑那种专门为肉食性鱼类设计的。这饲料里蛋白质含量得高,一般得在45%到50%以上,还要注意脂肪含量,不能太低,也不能太高,高了容易脂肪肝,低了它长不快。饲料的颗粒大小也很关键,特别是小鱼苗,你得用那种特别小的颗粒,它才能吃得进去。随着鱼长大,颗粒可以慢慢调大。
很多新手刚开始养,可能图省事,就买点便宜的鱼饲料随便喂。结果呢?鳜鱼吃得不香,长得慢,还容易生病。为啥?因为那饲料营养不全面,它吃不惯。你想想,你天天吃馒头,啥营养没?肯定不行啊。所以,饲料的选择是第一步,千万别马虎。
选好了饲料,喂食这事儿就得讲究技巧了。鳜鱼这东西,有个特点,就是“机会主义者”,谁给它吃的快,它就先跟谁了。所以你得定时定点投喂。每天喂几顿,根据水温、鱼的吃食情况来定。一般一天喂两顿到三顿就行。水温高的时候,它吃得快,可以适当多喂点;水温低的时候,它吃得少,就少喂点,别撑着它。
投喂的时候,要均匀地撒在鱼池的各个角落,让所有鳜鱼都能吃到。你可以用饲料盆或者撒食器,别一把抓下去就完事,那样容易造成浪费,还可能鱼群挤在一起,发生踩踏事件。记住,要少量多次,等它吃得差不多了,再喂下一次。观察鱼的吃食情况很重要,如果发现鱼群抢食特别猛,说明投喂量可能不够;如果饲料半天都吃不完,说明你喂多了,得减量。
还有一点,别忘了饲料的保存。鳜鱼饲料蛋白质含量高,容易变质。你买回来后,得放在阴凉、干燥、避光的地方,最好用密封的袋子装着。发霉的饲料千万别喂,那玩意儿吃了容易让鱼中毒,得不偿失。定期检查一下饲料的质量,闻闻有没有异味,看看有没有发霉的现象。
除了主饲料,适当添加点“小零食”也能促进鳜鱼生长。啥叫小零食呢?就是小鱼、小虾、蚯蚓这些。特别是养小鱼苗的时候,刚开始可以喂点小鱼小虾,帮它过渡一下,让它更容易接受人工饲料。等它长到一定大小,再完全过渡到人工饲料。当然,这“零食”不能喂太多,不然它就挑食了,光吃小鱼小虾,不吃你那些贵的饲料了。可以偶尔喂一两次,让饲料的诱食性更强一些。
说到这儿,不得不提一下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频率。这可是个技术活儿。投喂量太少了,鱼长不大;投喂量太大了,又浪费饲料,还容易污染水质。怎么掌握这个度呢?主要靠观察。每天喂食前后,看看鱼池里有没有残饵,如果有,说明投喂量可能大了;如果吃完很快,说明投喂量可能小了。再结合水温、鱼的密度、鱼的规格等因素综合考虑。刚开始可以按鱼体重的百分比来估算投喂量,比如每天投喂鱼体重的3%到5%,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。记住,没有一成不变的投喂量,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。
还有,投喂时间也很重要。鳜鱼一般白天比较活跃,吃食也比较旺盛。所以,最好把饲料分成两到三餐,在上午和下午各投喂一次。晚上可以投喂一次,但量要少一些。水温低的时候,鱼活动减少,吃食也少,可以适当推迟投喂时间,或者减少投喂量。
接下来,说说水质管理。养鳜鱼,水质这关绝对不能含糊。鳜鱼这东西,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,喜欢干净、清爽的水环境。水质不好,它就容易生病,甚至死亡。所以,定期换水、保持水质清洁非常重要。
一般建议每周换水一次,每次换水量在20%到30%左右。如果水质不好,可以适当增加换水量。换水的时候,要注意水温的变化,尽量保持新水的水温与池水的水温一致,避免温差过大刺激鱼。换水的同时,还要清理一下鱼池底的污物,比如残饵、粪便这些,这些玩意儿积累多了,会消耗大量氧气,还容易滋生病原体。
除了换水,还要定期检测水质。主要关注几个指标:pH值、溶解氧、氨氮、亚硝酸盐。鳜鱼适合的水质范围是pH值7.0到8.5,溶解氧要大于5毫克/升,氨氮和亚硝酸盐要尽量控制在最低水平。如果检测到水质指标超标,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。比如溶解氧不足,可以增加增氧机;氨氮或亚硝酸盐超标,可以加注新水、换底泥、使用水质改良剂等。
还有,饲料投喂产生的残饵和鱼的粪便,会消耗水中的氧气,还会增加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。所以,除了清理底泥,还可以考虑安装一些水处理设备,比如生物滤池、气浮机等,帮助净化水质。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话,这个就更不用说了,水处理设备是标配,关键是要维护好,保证它们正常运转。
说完饲料和水质,再聊聊疾病防控。鳜鱼这东西,虽然皮实,但也容易生病。特别是饲料营养跟不上,水质不好,它就容易得病。所以,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。
首先,苗种要选好。买苗种的时候,一定要选择健康、活力强的苗。别图便宜买那些有病的、体质弱的苗,那样养起来费劲,还容易传染给其他鱼。到塘里一看,鱼苗游动要活泼,体表要光滑,没有伤疤、没有寄生虫。
其次,饲料要营养均衡。营养跟不上,鱼体质差,就容易生病。所以,前面说的选择高质量饲料、合理投喂这些,都是预防疾病的基础。
第三,水质要保持良好。水质差是很多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。所以,定期换水、调节水质、保持水环境清洁,对预防疾病至关重要。
第四,要做好消毒工作。定期对鱼池、工具进行消毒,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,减少疾病发生。可以用一些安全的消毒剂,比如聚维酮碘溶液、二氧化氯等,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消毒。注意,消毒的时候要控制好浓度,浓度太高了容易伤鱼。
第五,要加强观察。每天都要观察鱼的吃食情况、活动情况、体表有没有异常。一旦发现有问题,要及时诊断,及时治疗。不要等到鱼病严重了才去管,那时候治疗起来难度就大了,成本也高了。
治疗鱼病,要选择合适的药物,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方法用药。注意,用药的时候要计算好水体体积和鱼的重量,别用药量不足,治不好病;也别用药量过大,造成药物中毒。用药期间,要停止投喂饲料,或者投喂一些容易消化的饲料,减少饲料对药物的干扰。用药后,要密切观察鱼的反应,如果出现不良反应,要及时停药。
最后,我想再强调一点,养鳜鱼是个技术活儿,也是个良心活儿。你用心养,鱼就能长得好;你马虎了,那肯定要亏本。饲料这块儿,看似简单,其实里面大有学问。你得用心去研究,去实践,去总结。啥是最好的饲料?最适合你这边水质、你这边鳜鱼的饲料,才是最好的。多观察,多比较,多尝试,你总有一天能找到那个“神仙饲料”,让你的鳜鱼长得又快又好,实现高产高效。
行了,今天就跟你唠这么多。都是些实在话,希望能帮到你。养鳜鱼不容易,但只要方法对了,用心了,肯定能养出好效益。祝你在养鳜鱼这条路上越走越好!有什么不明白的,你再来问我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