鳜鱼饲料养殖技术全攻略,新手快速上手秘籍


嘿,哥们儿,想搞鳜鱼养殖是吧?行啊,这玩意儿看着高端,其实上手了也就那么回事儿。我干这行快三十年了,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现在,也算是摸透了门道。今天跟你唠唠,把我压箱底的一些干货掏出来,给你说道说道,保证让你这新手能少走弯路,快速上手。
话说鳜鱼啊,这可是个宝贝疙瘩。刺多、肉少、还带个弯弯的身子,市场价看着是高,但养起来难度也不小。尤其是饲料这块儿,直接关系到你的成本和收益,搞不好那可是纯纯的亏钱买卖。所以,别看它长得漂亮,养它可得动真格的。
咱们先从鳜鱼这小家伙的习性聊起。别把它当个普通鱼看,它可是个十足的肉食主义者,而且挑食得很。野生状态下,它就爱吃小型的鱼虾。你把它扔个大鱼缸里,别说小鱼了,就是同等体型的鱼,它也照吃不误,简直是“鱼界的小霸王”。所以,你在人工养殖的时候,就得模拟它的天性,给它吃它爱吃的东西。
先说说饲料的选择。市面上的鳜鱼饲料五花八门,什么品牌、什么型号的都有。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啥便宜买啥,或者听哪个销售说得天花乱坠就买哪个。大错特错!鳜鱼这小家伙,嘴刁得很,不是啥饲料它都吃。我的建议是,刚开始可以先买几个主流品牌的小包装试试水,看看它吃得多不多,爱不爱吃。记住,观察是关键。它吃得香,就继续用;吃得少,或者干脆不吃,那就赶紧换。别不好意思,这钱省下来可都是你的利润。
选好了饲料,下面就是投喂这事儿了。鳜鱼是典型的顿食性鱼类,意思就是它一顿吃不完,下一顿就饿着,不怎么吃剩食。所以,喂食频率很重要,但别喂得太饱。一般来说,每天喂两到三次就行。刚开始养殖的时候,你可以观察它吃食的情况,什么时候吃得最积极,大概喂多少它能吃完。有个简单的判断方法,就是喂食后五分钟内,如果还有鱼在抢食,或者饲料没见底,那说明量可能还不够;如果五分钟后,水面就平静了,而且饲料沉底了,那说明喂得差不多了,甚至有点多了。宁可让它饿着一点,也别让它吃撑了,吃撑了容易得病。
饲料的投喂量也是个技术活儿。怎么算呢?这得根据鱼的大小、水温、水质这些因素来定。鱼小的时候,新陈代谢快,食量大,可以适当多喂一点;鱼长大了,食量会相对稳定,甚至略有下降。水温高的时候,鱼活动量大,消化快,可以多喂;水温低的时候,鱼活动少,消化慢,就得少喂。水质不好,比如氨氮高了,亚硝酸盐高了,鱼就会不爱吃,这时候就得停喂或者减少投喂量,先把水质搞好了再说。记住,投喂量没绝对标准,只有相对合适。你可以做个记录,每天喂了多少,鱼吃了多少,水温多少,水质怎么样,过段时间回头看看,就能找到规律了。
除了投喂量,饲料的粒径也得注意。鳜鱼的嘴巴不大,而且它小时候长得快,嘴也越来越大,但不是一蹴而就的。所以,刚开始投喂的时候,要用小粒径的饲料,比如0.5毫米左右的。随着鱼慢慢长大,饲料的粒径也要跟着换,比如1毫米、1.5毫米,甚至更大。直接用大颗粒的饲料喂小鱼,它们根本吞不下去,浪费不说,还容易呛死。这个细节,新手千万别忽略。
现在说说水质这事儿。鳜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,尤其是鳜鱼苗。水质不好,它得病的概率就高,轻则生长缓慢,重则直接挂掉。所以,你那养殖池的水质,必须得时刻监控。最基本的水质指标,氨氮、亚硝酸盐、pH值、溶解氧,这些你得知道,还得会测。现在市面上有卖水质测试剂的小瓶子,不贵,买个几块钱的,每天测测就行。发现指标不对劲了,赶紧采取措施,比如换水、增氧、加一些水质改良剂啥的。记住,预防大于治疗,别等鱼生病了才着急。
说到增氧,那也是一门学问。鳜鱼虽然不像鲢鳙鱼那样需要大量浮游植物提供氧气,但它也是需要氧气的。尤其是在它吃食的时候,新陈代谢快,耗氧量大。所以,增氧机得用,而且要用对。一般来说,晚上和凌晨,鱼不活动,耗氧量小,可以不开增氧机;白天鱼活动量大,尤其是中午温度高的时候,耗氧量最大,这时候就得开增氧机了。开什么类型的增氧机呢?我推荐叶轮式或者水车式,这两种增氧效果好,搅动水体能力强。千万别用曝气式,那玩意儿主要就是提高溶解氧,对水体搅动不够,鳜鱼喜欢那种水流湍急的环境,有助于它消化和减少疾病。
鳜鱼苗的来源也是个关键点。自己搞苗成本高,风险大,一般新手还是建议从靠谱的鱼苗场购买。买苗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几个方面:第一,看活气。活蹦乱跳的苗才是好苗。第二,看规格。规格要整齐,别大小不一的。第三,看体色。健康的鳜鱼苗体色鲜亮,没有黑斑或者白点。第四,问清楚鱼苗的来源和检疫情况。别图便宜买那些不靠谱的苗,到时候苗种死了一半,你哭都来不及。
买回来之后,下塘前的“驯水”也很重要。别直接把苗扔进养殖池里。先把它放在一个小的、水质好的池塘里,适应几天,等它们状态好了,再慢慢引入到养殖池里。这个过程能减少鱼苗的应激反应,提高成活率。
然后就是防病了。养鳜鱼,最大的头疼可能就是鱼病。鳜鱼这小家伙,抵抗力相对弱一些,容易得各种疾病,比如寄生虫病、细菌病、病毒病等等。预防是关键,治疗是次要的。怎么防呢? 第一,进塘前彻底清塘消毒。别以为洗洗就完了,要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彻底消毒,把病菌都杀光。 第二,苗种检疫。买来的鱼苗,最好能做一下检疫,确保没有携带病菌或者寄生虫。实在不行,可以先用一些杀菌消毒的药水给苗种泡一下,杀杀“外来的和尚”。 第三,定期水质检测。前面说了,水质不好鱼就容易生病,所以时刻关注水质,及时调控。 第四,合理投喂。别喂变质、发霉的饲料,那样容易引起肠胃疾病。投喂量要合适,别让鱼吃撑了。 第五,注意观察。每天都要巡视养殖池,看看鱼有没有异常,比如是不是浮头、是不是有鱼在打斗、身上有没有伤口或者异常的斑点等等。一旦发现异常,赶紧处理,别等病情严重了才想办法。
治疗鱼病,那更是头疼。我建议,能预防的尽量预防,实在生病了,及时请有经验的鱼病专家来看,别自己瞎用药。现在很多鱼病是复合型的,一种病可能同时感染了好几种病原体,你光靠一种药肯定治不好。而且,滥用药物不仅治不好病,还可能产生药物残留,影响食品安全,那得不偿失。
最后,我想跟你唠唠成本和效益这事儿。养鳜鱼,投入肯定不小。鱼苗、饲料、电费、药费、人工费……每一项都得算进去。要想赚钱,就得在控制成本上下功夫。饲料成本占了养殖成本的很大一部分,所以饲料的选择和投喂管理非常重要。前面说的那些,比如选对饲料、控制好投喂量、减少浪费,都是降低饲料成本的有效方法。另外,电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,尤其是在北方,冬天取暖、开增氧机、开水泵,电费能占养殖成本的百分之十到二十。所以,平时要节约用电,人走灯灭,设备不用及时关掉。还有,人工费,现在人工贵,尽量提高工作效率,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操作。
当然了,收益这头,也得看市场行情。鳜鱼的价格波动挺大的,受季节、供需关系影响很大。所以,在养殖前,最好能了解一下市场行情,看看是现在养合适,还是过段时间养更划算。有时候,市场好,就算成本稍微高一点,也能赚大钱;市场不好,就算成本控制得再好,也可能赚不到钱。
总的来说,养鳜鱼是个技术活儿,也是个良心活儿。想要赚钱,就得用心去钻研,去实践。我这上面说的这些,都是我这些年的经验总结,不一定全对,但绝对是能让你少走弯路的干货。你把这些东西记下来,平时多观察,多思考,慢慢就能摸索出适合你自己的养殖方法。
别急,也别怕犯错。谁都不是天生就会养鱼的,都是在摸索中前进。只要你肯学,肯干,用心去做,养鳜鱼绝对是个有前景的产业。祝你早日上手,早日赚钱!有什么不明白的,或者遇到了什么难题,别藏着掖着,随时可以再找我聊。
